1945年,在山上休息的迫击炮手陈宝柳,忽然发现30多个日军和几个女人,正在不远处的榕树下。他感觉这是个难得的机会,于是就悄悄架起迫击炮。打算给他来一发。 主要信源:(温州新闻网——93岁抗战老兵陈宝柳:三发炮炸死40个日本兵) 1943年的春天,浙江温州山区寒风还没完全吹尽,陈宝柳正在田里锄地,忽然被几个扛枪的带走了。 那年他整二十岁,高高壮壮,在庄稼地里是把好手,可到了操场上连甩正步都摇摇晃晃。 新兵操练没几天,教官把人往前线一推:赶紧,打鬼子去! 头回见着真战场,陈宝柳腿肚子转筋。 日本兵黑压压冲上来,炮火掀起的土块砸得人发蒙。 他稀里糊涂被震翻在地,急中生智扒了身死人的军装往脸上抹血,就那么直挺挺躺着装死,枪子儿擦着头皮飞过去都硬憋着不动弹。 那场仗打完,他趴在死人堆里半天才敢喘气,身上汗湿得能拧出水来。 命捡回来了,可这仗打得实在太窝囊。 转天陈宝柳就报名去了大刀队,想练个近身拼杀的本事。 白晃晃的刀片子练得他手上血泡叠着血泡,有回跟老兵对练挨了一下狠的,膀子豁开条大口子,他眼睛都没眨,拿草木灰按着继续练。 练了阵子才咂摸出味儿来:这年头都是飞机大炮的活计,拿刀硬拼是往枪口上撞。 正好队伍里拉来两门灰扑扑的铁筒子,老兵说这是意大利造的迫击炮。 炮刚到那天,陈宝柳凑上去试手。 头回点火就遭了大罪,炮弹冲出去那下子,整个炮架子哐当往后坐,震得他虎口发麻。 装填手使了牛劲才压住炮座,震起来的沙土迷了陈宝柳满嘴。 几个老兵叼着烟笑话他:“后生仔,这铁筒子比野驴还犟,不是你能玩的!” 他偏就发了狠劲,白天黑夜泡在操炮场上,肩膀被炮架子撞得青一块紫一块,硬把后坐力扛得稳稳当当。 日子久了,他摸准了门道:打炮不只是力气活,炮弹往天上一蹿,落哪里全凭打炮人的本事。 得拿眼睛当尺子,把距离量准。 得竖起耳朵听风声,估摸弹道往哪儿偏。 脑子里还得盘算山地走势。 这工夫练得越深,炮子儿落得越准,百丈开外的草垛靶标都能让开花。 转过年头开春,部队拉到了赣南山里。 三月头的晌午,陈宝柳伏在草丛里,望远镜扫过对面山沟。 油绿的老榕树底下,聚着几十号人。 钢盔锃亮的是日本兵,穿灰布衣的是二鬼子,正围着铁皮桶生火做饭。 陈宝柳舔了舔干裂的嘴皮,朝身后比划三根手指:走! 他独自扛起三十多斤的炮管摸到前沿,手心全是汗。 第一炮砸下去,榕树枝噼里啪啦折断,底下像炸了蚂蚁窝。 几个鬼子端枪的功夫,第二炮已经蹿上天空,正砸在铁皮桶上。 烧红的铁片混着热汤四溅,烫得鬼子嗷嗷叫。 剩下人刚钻进树窟窿,第三发炮弹撕开树盖钻进树心,整棵老树拦腰炸断,树干砸趴了整队人马。 尘土散开时,沟底只剩冒烟的弹坑和几十具死尸。 三炮撂倒四十个敌兵,“炮神”的名号从此在战壕里传开。 八月份鬼子投降时,陈宝柳正擦着炮筒子哼小曲。 后来国共闹翻,他二话不说扔下肩章:“咱们打日本是为百姓,中国人不能打中国人。” 拎着个破包袱就回了温州老家。 田地里的活计他又捡起来,种稻插秧比打仗顺溜。 村里人早听说他的事,三伏天在树荫底下乘凉,总有小年轻缠着他讲打仗的故事,他就笑呵呵拍大腿:“早忘干净咯!” 2015年秋分那天,县里领导带着纪念章找上门。 陈宝柳九十三了,耳背得厉害,小孙子趴耳边喊:“国家给您发奖啦!” 他把那枚金色奖章握在满是老茧的手里摩挲好久,阳光照得奖章闪闪亮亮,亮得他眼睛眯成两条缝。 院外那棵老枣树哗啦啦响着,像是替他诉说着七十年前的硝烟。 那时年轻力壮的他,就是用三发炮弹在赣南青山的浓荫里,炸出了中国人的威风。 对此您怎么看?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“关注”,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,感谢您的强烈支持!